量子霍尔效应是谁发现的,如何理解量子霍尔效应?

用户投稿 136 0

关于量子霍尔效应什么时候发现的问题,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量子霍尔效应什么时候发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如何理解量子霍尔效应?

量子霍尔效应是在极低的温度下电子在磁场方面的物理学理论,对效果的观察清楚地证实了量子力学作为一个整体。结果之精确,以至于电阻测量的标准使用了量子霍尔效应,这也支持了在超导体方面的应用。

埃德温·霍尔于1879年发现霍尔效应,当电流通过置于磁场中的导体时,霍尔效应被观察到。电荷载流子通常是电子,但也可以是质子,由于磁场的影响,会散射到导体的一侧。这种现象可以想象为一系列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,由于强风而被推到一边。当汽车试图向前行驶时,它们走了一条弯曲的道路,但被迫向侧面行驶。

导体两侧之间产生电位差。电压差非常小,是导体成分的函数。信号放大是基于霍尔效应制造有用仪器的必要条件。电势的不平衡是霍尔探针测量磁场的原理。

随着半导体的普及,物理学家开始对研究薄箔片中的霍尔效应感兴趣,电荷载流子基本上局限于二维运动。他们在强磁场和低温下给导电箔通电。电子没有看到在弯曲的连续路径中被侧向拉动,而是突然跳跃。当磁场强度改变时,特定能级的流动阻力会出现尖峰。在峰值之间,电阻下降到接近零的值,这是低温超导体的特征。

物理学家还意识到,引起电阻峰值所需的能级不是导体成分的函数。电阻峰值出现在彼此的整数倍处。这些峰值是如此的可预测和一致,以至于基于量子霍尔效应的仪器可以用来建立电阻标准。这些标准对于测试电子产品和确保可靠的性能至关重要。

什么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?

量子霍尔效应,于1980年被德国科学家发现,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最重要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。它的 应用前景非常广泛。

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,会遇到计算机发热、能量损耗、速度变慢等问题。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、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。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,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“一往无前”地前进,“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,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,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,则可以在‘各行其道、互不干扰’的高速路上前进。”

然而,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,“相当于外加10个计算机大的磁铁,这不但体积庞大,而且价格昂贵,不适合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。”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,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,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。

在凝聚态物理领域,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不同于量子霍尔效应,它不依赖于强磁场而由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产生。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,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。

自1988年开始,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,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。

姓张科学家有哪些?

张衡,东汉时期天文学家

张首晟,2007年他发现的"量子自旋霍尔效应"被《科学》杂志评为"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"之一。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,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,包括欧洲物理奖、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、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、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量子霍尔效应什么时候发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量子霍尔效应什么时候发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